长春:农林牧渔多业并举 2023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002亿元
发布时间:2024-03-01 09:20:25

“秸秆变肉”,让长春肉牛发展到165万头;“万亩棚膜”,让长春冬季依然满室翠绿;稻蟹综合种养,让长春农业更加熠熠生辉。

2023年,长春市农业总产值完成1002亿元、同比增长5%,产业多元发展的农业体系正枝繁叶茂。

农业总产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反映的是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

翻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树立大食物观”首次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践行大食物观,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各类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

2023年,长春市生猪发展到1133万头,同比增长2.7%;肉牛发展到165万头,同比增长11.9%;羊发展到145.5万只,同比增长0.6%;禽发展到3.36亿只,同比增长3%;肉类产量达到123万吨,同比增长6.5%;禽蛋产量达到28.9万吨,同比增长0.3%;奶类产量达到7.4万吨,同比增长7.8%。

黑土地上的“大食物”正成长为大产业。

大食物观,让人们对营养需求日益多元、全面、均衡,正由理念逐步变为现实。

三百万头肉牛产业建设工程稳步推进

大食物观对应着“粮食观”,食物不再只是水稻、小麦等主粮,还包括蔬菜、水果等副食产品,肉、蛋、奶、鱼等动物性食品,以及微生物、合成物质等可食物品。长春市启动实施了“秸秆变肉”暨三百万头肉牛产业建设工程,目的是树立大食物观理念,统筹推进粮食和肉牛产业发展。

总投资35.96亿元的长春城开农投绿色循环畜牧产业示范园里,建有201栋牛舍,可存栏肉牛8.2万头,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现代化肉牛养殖场。此外,园区还建有年产24万吨的饲料加工厂、年处理55万吨粪污和生产30万吨有机肥加工厂、日处理5000吨净水厂以及80公顷粗饲料种植基地,这些设施共同为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肉牛生产技术研发中心、数字化肉牛产业信息平台,从科技方面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长春市肉牛养殖迎来了新发展阶段。

2023年,全市千头以上牛场达到20户,同比增长17.6%,其中万头牛场3户。超万头养殖大镇、超千头养殖大村、饲养量50头以上养殖大户分别达到50个、300个和3000个,同比增长16%、20%和36%。全年开工肉牛屠宰加工项目5个,屠宰能力达到120万头,实际屠宰加工45万头以上,同比增长12.5%。全市开工投资500万元以上肉牛产业项目6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同比增长23%;万头牛场项目7个,同比增长130%,千头牛场项目27个,同比增长35%。皓月、五棵树两个黄牛交易市场年交易量10万头,交易额达20亿元。农安肉牛交易中心启动规划设计,皓月、城开等重点企业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不断创新,京东等营销头部企业进驻长春。全市肉牛产业融资规模达150亿元,同比增长25%。“皓月当空”“黄牛遍地”的美好图景正加速呈现。

特色产业链建设风生水起

日前,双阳区鹿乡镇鹿乡村的2.6万头梅花鹿正悠闲地在鹿圈里吃饲料。

长春市万鹿源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平告诉记者,这些梅花鹿吃的是村里生产的青储玉米饲料,鹿儿长得好,产的茸质量就好,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2023年,鹿鞭、鹿尾、鹿心、鹿油等鹿副产品采购量达到30吨左右,采购金额达4000多万元,为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吉林省东鳌鹿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艳梅介绍,早在2020年,东鳌鹿业就成立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当地许多梅花鹿养殖户增收。2023年,企业进一步扩大与合作社的合作规模,鹿副产品采购量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

这只是长春市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一个侧影。

生猪产能调控能力增强。2023年年初以来,长春市重点抓好省级以上生猪产能基地建设,紧盯大县、大场、大户,坚持抓大不放小、以大带小,促进生猪产品均衡上市。华正、高金、佳龙3家生猪全产业链龙头企业稳步发展,禹泽、众品等年产值亿元以上屠宰加工企业达到11家,生猪年屠宰量275万头。

肉鸡全产业链发展迅速。德惠市肉鸡三产融合示范园等7个肉鸡重点项目正抓紧施工,正大、德大、德翔等5家肉鸡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力增强。耘垦、禾丰等年产值亿元以上屠宰加工企业达到6家,肉鸡年屠宰量1.8亿只。

鹿业产业势头良好。双阳区鹿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东鳌、世鹿、长生等10家规上鹿产品加工企业稳步发展,梅花鹿年屠宰量1.8万头。

提升“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

冬日,位于双阳区奢岭街道的种植基地里,现代化温室内温暖如春,绿色仍是主色调。茼蒿、菠菜、小白菜等长势喜人,收割、打捆、切根、装车,工人们每天都要采收新鲜蔬菜,配送至会员家庭。

“今年香葱长得好,又是个丰收年。”公主岭市三里堡子村种葱大户于德指着村里的香葱大棚说,全村耕地面积364公顷,各类蔬菜大棚1708栋,其中,80%大棚用来种植香葱。2023年,三里堡子村年产各类蔬菜4000万公斤,产值达近2亿元,带领区域内部分农户增收致富。2024年,预计全村产值增长1500万元,农户人均纯收入至少提高5000元。

从“有啥吃啥”到“想吃啥有啥”,市民的“菜篮子”不仅充裕,品种更是丰富。长春市全力提升“菜篮子”稳产保供能力,落实吉林省“百万亩棚室建设”工程,通过建棚室、强技术、提产能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打造以长春市为轴心的中国北方蔬菜产销集散中心,稳步提升冬春季蔬菜自给率,实现夏秋季北菜南运。从“提篮小卖”到产业化经营,从优化种植结构到集群式发展,从“一村一品”建设到区域性布局……不断发展的蔬菜产业,在广阔的田野上绘就出强村富民的“钱景”图。

综合种养 渔业“赋能”花样翻新

冬日,德惠市五台乡亿亩田米业生产车间里,工人有序忙碌。从2023年10月到2024年春节前,公司已收购新水稻1500吨左右,新米一上市便订单不断。

作为长春市的主要水稻产区,像亿亩田米业这样的稻米加工企业在德惠市共有54户,包括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和8家省级龙头企业,常年加工企业30户,水稻年加工量80万吨左右,大米年产量约54万吨。据估算,2023年,德惠市水稻产量可达5亿公斤。

2023年,德惠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5万亩,通过将5个连片乡镇划立为水稻种植核心产区,打造稻田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内已基本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绿色水稻订单种植模式,“鸭田稻”“蟹田稻”“鱼田稻”等有机水稻种植新模式新技术不断发展。

科技赋能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绿色养殖进入新境界。大银鱼、黄河鲤、南美白对虾等名优特养殖品种比重进一步提高,加州鲈、兴凯湖大白鱼等新品种正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并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目前,苗种繁殖和增养殖在长春市相继取得成功。

好水质,是培育优良水产的基础。目前,长春市大水面净水渔业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投放滤食性鱼类900万尾以上。通过示范区建设,有效发挥了大水面净水渔业生态功能,走出一条水域生态保护和渔业生产相协调的发展之路。

作为餐桌上的美味,水产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长春市各级渔业部门积极推进水产原(良)种、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检测和渔业环境检测体系建设。目前,长春市各县(市)区均已建立水生动物测报点及环境监测技术机构。

由粗到精、由短到长、由单一到复合,长春市通过树立践行大食物观,推动农业扩规模、增效益,建设全国高端食品加工基地,让更多本地优质食品进家庭厨房、上百姓餐桌。

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