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岭:无人农场“耕”出数字农业新高度
发布时间:2024-03-11 10:36:34

连日来,公主岭市大田玉米陆续进入备春耕阶段。在吉林长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无人农场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技术人员手持笔记本电脑,正在预设今年的播种点位,调整作业参数、作业面积、作业时间、作业线路等。待天气回暖后,无人驾驶免耕播种机将按照预设程序投入新一年的农业生产。

数字农业、无人农场、远端操控,如今不再遥不可及。

操作人员轻点鼠标,无人农机便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出库、转弯,进入农田,全程没有驾驶员操作,方向盘自己不停地转动校准方向。

“我们事先通过北斗导航系统给无人农机设定一个路径,无人农机就会按照规划路线行进,同时完成播种作业。这套机器不仅可以用于春耕,对于秋收也很在行。”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陈国双说。

无人驾驶免耕播种机采用物联网+北斗定位技术,实现了粮食从种植到田间管理、再到收获的全过程“无人化”科技实践。在2023年秋收中,无人驾驶农机24小时不间断作业,极大提升了秋收进度。以1000亩地为例,人工驾驶大型农机一天可收割80亩左右,需要10天到20天收割完毕,而无人驾驶农机只需要5天到8天就可以完成。

钻进驾驶室,只见一大一小两个显示器上下排列,一个按照事先设定的作业参数,控制播种量和株距;一个显示导航路径、确定行走边界,操纵农机按部就班进行作业。

“无人驾驶农机智能化程度高、工作模式多样、行驶路径直、轨迹偏差小,工作效率是传统有人驾驶农机的近10倍,其直线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保证苗齐、苗壮,提高作业质量。”陈国双告诉记者,机器搭载的秸秆还田机还可将秸秆粉碎后直接覆盖在地表充当肥料,避免表土流失,在保护黑土地的同时实现全量还田。

沿着农机留下的车辙进入无人农场,几处高精度摄像头与隐藏的土壤墒情仪、虫情测报仪、孢子捕捉仪等设备共同建立起一套土地实时测控系统,可以感知环境、种养对象的生长状态和设备的工作状态等。对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来说,这样的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田间综合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农业劳动强度、解放劳动力,帮助农民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

“田间管理用无人机喷洒叶面肥、杀虫剂、除草剂,保证了农药效果。秋天收获,省时省力,一个人就可以掌控一大片农田,真正实现了用高科技种田。”公主岭鑫洋家庭农场场长于洋说,去年农场从种到收全程采用无人作业,在他看来,无人作业能保证施肥、播种均匀,出苗率高还不断苗。

对于农民来说,增加收入才是关键。于洋说,无人驾驶收割机在2023年秋收时实现了玉米籽粒和茎穗兼收,实现秸秆不落地粉碎,为养殖户提供了黄贮饲料。“15亩地的秸秆粉碎后能卖3000元,相当于多种了一块地。”于洋说。

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