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星火计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贡献
发布时间:2006-08-25 08:12:00

星火计划是1986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以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为宗旨,面向农村经济发展主战场的指导性科技计划。星火计划实施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我省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经过精心组织和实施,在我省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十五”期间,吉林省星火计划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省、县域突破、人才兴业”战略,在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不断改革和创新。组织实施了“星火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工程、星火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培育工程、星火农村专业技术经济协会培育工程、区域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培育工程、星火科技信息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农村科技特派员兴业工程和星火科技培训工程”七项重点“星火科技示范工程”,对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农村的扩散,加速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乡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发展,振兴农村与县域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和推动农民致富等方面,为全省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高效、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一、大力实施星火计划项目,依靠科技促进农业企业发展壮大和产业化发展20年来,我省星火计划以为全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县级财政增长服务为方向,坚持“创新和产业化原则、统一规划与分类指导原则、创造良好环境合理配置资源原则、政府引导与全社会参与原则”,结合我省东、中、西和城郊结合部的不同区域发展的特点,围绕玉米、水稻、大豆、特产、精品畜牧业、中药材、非金属矿、健康食品、建材、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先后组织实施了星火计划项目近2000项,投入资金700多亿元,创造产值近3000亿元。从“七五”至“十五”期间,先后组织实施的一大批星火计划项目,培育了通化修正、敦化华康、东丰药业等制药企业,长春大成、公主岭黄龙等玉米深加工企业,临江镁业、白山喜丰塑料等星火明星企业和龙头企业25户。在东部长白山区,我们始终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发展环保生态效益经济,在资源深度开发上做“星火”大文章,通过支持“东宝”、“茂祥”、“敖东”、“振国”、“华康”等一批药业企业,奠定了吉林省现代中药生产基础,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中部的公主岭、梨树、德惠、农安、九台、榆树等20几个县(市)是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卖粮难”一度成为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最大心患。根据省委提出的“两转一带”(粮食加工转化、农业向牧业、多种经营转化,带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战略,我们把星火计划的重点及时调整到社会化服务上来。重点扶持一批星火明星企业,如,“德大”、“黄龙”、“大成”、“华正”,帮助他们引进一批先进科技成果、生产工艺,提供市场信息、管理人才培训以及建立原料产业基地等。目前,这些企业多已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明星企业,全省玉米加工能力己达到500多万吨,不仅缓解了粮食过剩的压力,又发展了地方特色工业,改善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在西部农牧业交错带,星火计划不仅支持了传统牧业的改造与发展,还支持了燕麦、小冰麦、蓖麻、羊草、万寿菊种植与产品加工业,拓展了农牧民的致富渠道,延长了产业链条,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欢迎。在城乡结合区,星火计划大力支持工业配套和城市“菜蓝子”工程。在吉林市龙潭区,采取“区企结姻”的措施,吉化的科技骨干力量被派到龙潭区,一些“小项目”拿到区里就近组织实施,开花结果,区内中、小企业为吉化“拾遗补缺”。不到十年,全区工业生产总值由1989年的3亿元发展到2005年63亿元。现在,吉林市把周边的几个乡镇划给龙潭区,该经济开发区已成了吉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部分,搞起了现代工业。科技部李学勇副部长到这里视察后,意味深长地说“星火计划只要坚持,必有显著成效”。与它类似的长春市朝阳区、绿园区,利用“一汽”的有利条件,集中搞汽车配件,一举进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位于辽源市的龙山区、西安区,作为煤炭资源已枯竭的城区,面临下岗职工较多和民营经济不发达的状况,区里抓住机遇,动员民企大上“星火”。工业方面,利用国家给的政策搞起了技术与劳动密集型的原料加工业,“五一”集团的给水设备、北方工业硅公司的工业硅,现已成为紧俏出口产品。农业方面,大搞城市“菜蓝子”工程,建设了100栋蔬菜大棚,通过科技支持,开展紧俏蔬菜和蔬菜的反季节生产,不仅满足了市民对蔬菜的需求,而且,生产的反季节蔬菜销往省内各市、县,既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安置问题,又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二、建设星火技术密集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随着我省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我们把星火计划的重点转向建设星火技术密集区上来,“九五”期间,先后建设了敦化江南、吉林龙潭、辽源龙山等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7个,松原前郭、延边延吉、通化集安等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8个。在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中,各级县(区)党委、政府把实施星火计划作为县级依托科技发展地方经济的重点工作。敦化江南作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密集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亲自抓密集区建设工作,制定了密集区发展规划,市政府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市科技局关于密集区建设情况汇报,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几年来,星火密集区经济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建设了药业、木业、山珍食品业和旅游业为主的支柱产业,到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比2000年增长63.1%,年均增长10%。通过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促进产业的集群发展,创造规模经济效益。星火技术密集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三、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十五”以来,我省星火计划工作,由过去实施星火项目转变为组织实施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实施了以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特派员兴业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制定了我省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和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及科技专家特派员管理办法,并在全省全面实施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一)积极推进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建设到目前为止,共建设省级星火科技专家大院50个,市级星火科技专家大院65个。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省级专家大院有535名的科技专家工作在专家大院生产一线,累计工作时间38000余天,首席专家人均累计工作时间为140天;主推农业新技术193项,新品种217个,示范面积12700公顷,推广面积70万公顷;带动农村养殖户83000户,发放技术资料约71.5万份(册),培训农民约16.3万人次,接待农民咨询近25万人次,新增经济社会效益8.6亿元。松原市民乐星火科技专家大院,是以吉林农业大学吴春胜教授为首席专家的第一批省级星火专家大院,2004年8月被科技部星火办批准为“国家星火计划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模式示范单位”。专家大院采用“专家+乡镇企业+协会+农户”运行模式。专家大院的建设促进了劳动力的转移和就地消化,农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专家大院建设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使农民在全年都有活干,转变了一年几个月闲,几个月过年的现象,同时吸收了周边乡镇的大量劳动力。2004年,民乐村农民收入由2003年的3000元,提高到3600元。由于产业规模的扩大,未来几年农民纯收入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与吉林东福实业公司共同建设的“水稻优质、高效节水技术示范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充分发挥水稻技术协会的作用,通过专业技术协会上联加工龙头企业,下联生产农户,使农户成为农业生产的第一车间,把农民变为农工,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大力发展。由协会统一与企业和农民签订生产合同,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组织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统一组织农民培训,统一组织销售,通过以上五个“统一”,既保证了水稻生产的规范化和水稻质量,又为农民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销售利润,做到了节本增收,使订单农业得到了保障。(二)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兴业工作我省科技特派员兴业工作是从2003年开始的。首先选择了科技力量较弱、经济欠发达的松原市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在松原市试点工作中首先在扶余县选派了18名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和企业,开展以项目、技术参与和为农民提供服务为主要形式的科技创业活动。2004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松原全市推广。在松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市科技特派员制度领导小组,制定了《松原市科技特派员制度若干规定》,全市组织下派了科技特派员100名,共领办、创办经济实体96个,经初步统计,共创经济效益3亿元,增加收入1.5亿元,共培训农民13万人次,有7.1万户农民从特派员试点工作中受益。实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地区,人均收入增幅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为了全面推进吉林省科技特派员兴业工作,省科技厅于2005年4月26日在松原市召开的科技特派员兴业工作现场会。重点推广松原市委、市政府选派科技特派员工作的经验,在全省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兴业工作。2005年9月,省科技厅在全省组织实施专家特派员兴业活动,首批选派科技专家特派员30名,这些专家来自我省涉农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能长期在农村第一线进行技术服务,这些专家分别下派到全省9个市(州)的30个乡镇的农村和企业,创办、领办企业和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等活动。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特派员兴业工作的主要成效体现在:一是促进了一批农业科技专家和农业科技成果进入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二是培育了一批区域特色产业;三是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四是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五是增强了企业和农民投入的信心,促进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搭建了科研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的平台,提供了科研人员为农业服务的有效载体,探索了科技服务农业的新途径,形成了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促进了农业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四、打造科技信息平台,加快科技信息传递“十五”期间,我省积极推进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织实施“吉林星火科技信息网”。整合涉农网络资源,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星火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实现了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科技资源、网络资源的共享,统一纳入到了星火农村科技信息网的建设中,建立了多层次的科技咨询服务体系。在星火科技信息网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通过整合资源,实现了优势集成,开创了纵横联动的新局面,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了联动机制。整个星火网建设国家投入100万元,带动了科研单位、地方政府投入1200多万元,保证了星火网建设资金。重点设立了农业技术市场、农业宏观管理和政务信息、农业智能化专家系统等3个功能平台,构建了咨询服务体系、电子商务体系、星火计划管理服务体系和网络服务4个示范体系。目前,吉林省星火网已覆盖全省9个市(州)、55个市(县)、786个乡(镇)、150个涉农企业和3000多个农户。省级网站的日点击次数1000人次以上,全省达到一万人次以上。农民通过上网,能够全面了解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找到发家致富的项目,学习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技术,也促进了吉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从2005年开始,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我省3个市、5个县(区)组织实施吉林省农技“110”信息共享与服务热线建设试点工作,农技110服务体系采用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电话网和农村有线广播网“四网合一”的形式,大力推进科技“110”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成立了由省科技厅牵头的农业科技“110”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以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为主体的吉林省农业科技“110”管理与服务中心,组建了吉林省农业科技“110”专家服务团,开展农技咨询服务工作。该服务是在星火富民实践中涌现出的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科技服务创新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以科技服务农民为宗旨,以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服务热线为纽带,以数据网络为基础,致力于推动信息在广大农村的低成本、高效率传播,实现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五、开展星火科技培训,为提高农民素质和致富能力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民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星火培训工作紧紧抓住提高农民素质和致富能力这一主题,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科学种、养技术培训,生产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依靠科学致富的水平和能力。几年来,我省星火培训工作依托吉林农大、省农科院、左家特产所等涉农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市、县分四级星火培训体系。目前,全省共建立星火培训学校44所,其中,国家级星火培训学校23所,省级星火培训学校21所。建设农村卫星远程科技教育培训基点15个。仅“十五”期间,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500余期,印发各种培训材料500余万份(册),编写远程教育课件240多个,全口径培训农民210万人,培训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科技能人5万余人,星火企业家2000人次,星火科技管理人员500余人次。二十年来,由星火计划实施转移农村劳动力150多万,占农村劳动力的五分之一。星火计划在吉林的20年风雨历程,是我省农村工业化的历程,是我省农业高速发展的历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星火计划工作按照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省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省星火计划工作,面向“三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积极组织实施星火科技专家大院、科技专家特派员、农村科技(星火)信息化体系和星火培训学校建设等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工程。星火计划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必将为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来源:吉林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