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农村科技信息化经验材料之一
发布时间:2004-12-30 16:15:00

前郭县科学技术局

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全县幅员面积6980平方公里,辖9个镇、16个乡、17个国有农林牧渔场、235个行政村,总人口56.7万人。盛产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和葵花、蓖麻、甜菜等经济作物,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三北”防护林工程重点县、国家级草原建设基地县、良种细毛羊基地县、黄牛生产基地县、吉林省渔业生产基地县。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42993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118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9188万元,2003年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41个县(市)中排名第二位。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针对阻碍农民增收的农村市场信息不灵,农业结构调整市场导向作用不强,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等突出问题,更新观念,加大投入,全面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发展。

一、搭建农村科技信息平台的基本做法

2002年以来,我们根据我县农村科技工作的实际,创建了前郭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即星火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科技110信息网络平台、智能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等三个网络平台建设,实现了国际互联网、电话语音网视听网的良性互动。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着力营造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了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这一载体,让农民群众接受快速、实用、便捷的网络信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针对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周期相对较短,技术含量高,相关预期回报高,服务覆盖面大,带动作用强的特点,立足长远,科学定位,将农村信息网络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推动农村整体工作的一场革命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有之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采取媒体宣传,召集不同层次的专题会议研讨,邀请和组织各级领导亲自操作计算机等形式,不断增强各级对发展信息网络工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消除思想障碍,形成工作合力,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密切协作的良好社会氛围。以此为基础,我们明晰了“以实现全县信息化为目标,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村科教信息化为方向,形成一个上挂横联下辐射的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整体效能,为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思路,并克服多方面困难,于2002年初积极启动实施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为每年都有新突破,每年都有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精心组织,积极协调,构建完善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

一是筹措资金,组建机构,建立专门的信息网络中心。为了尽快在全县建立一个容量大、速度快、标准高、可靠性强、覆盖面广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我们积极筹措资金,其中既有向上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申请的专项资金,又有单位职工的集资,经过多方筹集,共筹资40多万元,使星火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科技110信息网络平台、智能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这三个平台的信息网络平台顺利地整合开通。同时,为了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顺利运行,我们成立了专门负责信息网络建设的信息中心,明确了职能职责和工作任务,为信息网络建设顺利启动和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是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服务网络。在建设信息网络服务体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使信息网络服务直达农户的原则。为此,我们先期在5个乡镇配备了上网微机和网络设施,建起了信息站,在20个村建立了智能信息服务设施,搭建起了基本的全县网络工程建设发展框架。铺平了以后全面为农民提供信息网络服务的道路。

三是组建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支撑。为了组建行业专家团队,县委、县政府专门发文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成立行业技术专家组,成员由3-5人组成,确定行业首席专家一人。根据我们县的实际情况,共成立了11个专家组,即旱作农业专家组、水稻专家组、蔬菜与食用菌专家组、林果业专家组、畜牧业专家组、特种动物专家组、农业机械专家组、农田水利专家组、医疗卫生专家组、计划生育专家组、法律服务专家组。使我们的信息网络服务在信息的可靠性和专业性上得到了保证。让农民通过我们的系统就可以得到专家的服务和信息。

3、加强领导,措施到位,创造良好的信息网络服务体系运行环境。

一是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为了保证信息网络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行,成立农村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阿汝汗担任,副组长由县委副书记邵国栋、县政府副县长吴景和、邓学军担任,成员单位有前郭县灌区管理局、县政府信息中心、科技局、科协、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利局、农机局、农经局、广电局、司法局等部门。二是机制保证。为保证该项目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科技信息网络服务中心要按照“政府监管、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方式运行,逐步发展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科技经济实体。

二、农村科技信息平台的作用与成效

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县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1、加快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当前,一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研究的成果多,但推广应用的却很少,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很大。通过我们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搭建的互动平台,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涉农企业作为信息技术的提供者,可以将其最新的技术、知识、成果直接推广到农户;同时还可以通过农村信息户联网直接了解农户的需求,确定研究开发方向,使其更具有针对性,符合市场的需求,提高研究开发效率。实现了生产、教学、科研、开发的多向互动,加快了技术成果转化的步伐,促进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2、培养了一批新型的农业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

农村科技信息平台的搭建,改变了过去科技下乡、科技讲座等在培养农村技术人才上知识面窄、针对性不强、与农民的实际需求脱钩等方面的局限性。由于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是直达农户,农户可以直接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方便了农民学习科技知识。在服务平台中我们将种植、养殖中的实用技术信息,编辑成数万条问题列查询指南的固定号码中,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以供农户查询。将有关农村的政策法律法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技术规程等信息,以问题答疑的形式编进查询指南。可使农民知法、懂法、增加法律意识,并通过法律寻求自身保护。通过对标准和规程的了解,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将各地涌现出的致富典型列为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典型经验的传播,帮助农民提高种植、养殖技术;启发带动农民更新观念,提高致富意识和能力;增加了市场分析、趋势预测类信息。同时,通过服务系统还可以直接和专家沟通,对农民提高素质、培养新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是解决市场信息获取发布难。免费获取发布信息,创造了农民与因特网沟通的途径。架起了农村与城市沟通的桥梁。可帮助农民找到销售渠道,使产品卖到好价钱;找到务工渠道,增加致富门路;二是解决随时获得技术指导难。随时可以通过电话,借助查询指南得农业技术指导。可帮助选择对路品种,学到管理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收入。

三、创建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的几点体会

几年来,我们在创建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探索科技服务新模式、提升市县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深深感到:

1、领导重视,是创建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的根本保证

县委、县政府在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创建初期,给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一次性投入引导资金5万元,县科技局每年在安排科技三项费时,对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项目预以优先重点支持;县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构建科技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保证。

2、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是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实现科技与农户直接对接的有效形式。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与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机结合,形成了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变了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有钱养兵,无力打仗”的困境,使一些濒临倒闭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重新焕发了生机,为基层农技人员提供了用武之地,改变了原有的僵化模式,既增强了服务功能,又创出了经济效益。

3、坚持多样化投资,建立长效机制是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的根本所在。创建科技信息综合平台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办科技信息综合平台,一是缺乏市场活力,二是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由于引入了公司化理念,我县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由过去的政府“要我办”变为企业“我要办”,形成了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长效机制,保证了农村科技信息综合平台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00四年十二月